“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在京启幕!采芝林非遗文化亮相中国非遗馆

浏览次数:112 日期:2025年07月17日

7月15日,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岭南中医药博物馆联袂主办的“岭南非遗,匠心守艺: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盛大启幕。这场以非遗为纽带的文化盛典,将岭南大地孕育的中医药瑰宝推向国家级展示舞台。

 

文化和旅游部原党组成员、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王晓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中药协会原会长房书亭,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民俗学会荣誉会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原副主任刘魁立,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党委书记王晨阳,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采芝林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健松等出席活动启动仪式。

“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启动仪式现场

 

 

三馆联动发力

岭南中医药文化共话新篇

 

此次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国家中医药博物馆、岭南中医药博物馆“三馆联动”共同推动非遗保护、中医药文化传承,在业界尚属首次。

 

李小军表示,此次活动是广药集团积极响应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是积极推动中医药守正创新、大力推动老字号振兴的有益尝试,更是立足岭南、面向全国、放眼国际的重要文化传播节点。岭南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是广药集团弘扬南药文化的重要抓手,未来将开展更多文化主题活动,传承传播中医药文化。

 

广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小军致辞

 

活动上,多位专家就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教授深入剖析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传承对于提升临床水平、培养后继人才的重要性,为“传承”赋予了鲜活的时代意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博物馆工作委员会副会长赵红宇分享了中医药在国际舞台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描绘了中医药走向世界、贡献全球健康的宏伟蓝图与实施路径。

“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活动启动仪式

 

 

非遗市集亮绝活

广药“12+1”老字号矩阵亮相

 

本次“岭南中医药文化传承周”特设6天非遗市集。来自广药集团的陈李济、王老吉、敬修堂、采芝林等13家企业,将中国非遗馆变为非遗秀场,带来丰富的非遗技艺展示与特色产品体验。

 

采芝林展位现场

 

在这里,观众能看到陈李济百年陈皮养生茶道、中一安宫牛黄丸的蜡丸制作、采善堂万应茶制作等非遗技艺,还能品尝陈李济陈皮茶、潘高寿龟苓膏、王老吉荔小吉、采芝林发酵液等广药特色产品,体验采芝林药材香囊制作。当千年药香萦绕京华,当古法技艺遇见现代观众,这场活动让非遗跳出博物馆的纸片记忆,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文化,全方位呈现岭南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采芝林特色产品在活动中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采芝林展位向参观者展示着极具特色的发酵液(肉苁蓉发酵液、红参发酵液、黄芪发酵液、膏方(黄精秋梨膏、人参酸枣仁晚安膏、西洋参玉灵膏)以及炮天雄、鹿茸片、西洋参、养生类袋泡茶、采芝林二十四节气汤料等新品,受到与会领导嘉宾和观众的高度赞誉。

领导嘉宾到采芝林展位参观

 

采芝林展位还特别设置了中药香囊制作和中药谜语猜猜乐游戏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游客的驻足体验与了解,采芝林工作人员耐心指导游客制作中药香囊,空气中弥漫开来的中药材香气令人心旷神怡,激发了他们对传统中药文化的浓厚兴趣。

 

观众游客体验采芝林游戏项目

 

“采芝林”始创于清朝嘉庆年间(1806年),一直以来秉承“兴药、济世、治病、救人”的古训,积极传承与保护着“粤帮炮制”的精髓,对弘扬中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不仅是岭南中医药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10月,“采芝林”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2006年11月又再次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授予“中华老字号”称号,是广东省唯一一家获此称号的医药商业企业。2009年4月,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被认定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年9月,“鹿茸片炮制工艺”被列入广东省岭南中药文化遗产名录。同年10月,采芝林传统中药文化被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采芝林“岭南炮天雄炮制技艺”入选荔湾区第七批非遗代表性项目。

 

未来,采芝林药业将继续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探索老字号品牌的现代化发展路径,通过科技创新与产品创新,不断焕发老字号品牌的生机与活力,让更多人感受到中药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高质量发展。